世界卫生组织在组织法里明确指出:"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,而且是身体的、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。"人是社会性的生物,不可能孤立的存在,要适应社会,只有与社会大环境性适应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健康。在健康的定义里,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指标,即公共场所卫生环境。
“公共卫生”顾名思义,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。公共卫生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(如结核、艾滋病、SARS等)的预防、监控和医治;对食品、药品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,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、健康教育、免疫接种等。例如对SARS的控制预防治疗属于典型的公共卫生职能范畴。
根据国务院1987年4月1日发布的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》能依法进行卫生监督的公共场所共7类。主要分为住宿与交际场所、洗浴与美容场所、文化娱乐场所、体育与游乐场所、文化交流场所、购物场所、就诊与交通场所。这些场所拥有共同的卫生学特点就是人口相对集中,相互之间会有频繁的接触,流动性大。这些场所的设备物品大多为非一次性用品,人们会进行重复的使用,容易受到污染,造成疾病的传播,因此卫生质量与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关系极其密切。
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,即使同一城市或地区不同阶层人群的经济收入、消费需求、生活方式也各不相同,因此各种公共场所档次良莠不齐,这也给公共场所的统一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。但作为公共场所,首先应保证使用者的健康、防止疾病的传播,以达到人们丰富生活内容、提高生活质量的美好愿望,故而对于公共场所的卫生检测显得非常重要。
公共场所哪些指标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? 一般包括:空气、微小气候(湿度、温度、风速)、水质、采光、照明、噪声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、顾客用品用具等。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、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的空气、微小气候、水质、采光、照明、噪声、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,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;检测结果不符合卫生标准、规范要求的应当及时整改,并且应该按照相关规定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检测结果。消费者可通过查看卫生许可证、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、卫生检测报告等了解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。